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水布垭古朴的待客礼

水布垭古朴的待客礼

关键词:水布垭古朴的待客礼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巴东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langmanyiren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175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2012年4月下旬,巴东县水布垭镇请来了近百名摄影师,想通过摄影家的密集“炮火”为该镇扬名。请来的客人中有从恩施及邻近的宜昌、万州等地来的朋友,更有从上海、广州、武汉等地远道而来的稀客。一时间小镇拍客云集,一个个手执“长枪短炮”,笑逐颜开,南腔北调,好不热闹。真应了那句古话:“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”

  行走在水布垭乡间,到处都能见到这几年老百姓新修或翻修的房子。建筑材料一般不再是木材,而是钢筋水泥。从这一点上看,这些民居似乎千篇一律,缺少特色,但是细细观察,还是看得出,这些民居基本上都保留了土家族民居的特色,如在屋脊上用布瓦砌成“金玉满堂”、“倒挂金钩”等寓意吉祥富贵的造型,在屋檐上做了土家族图腾白虎。这些特色附件,和安装在民居屋顶上的现代科技产品太阳能热水器、电视天线锅之类,那么融洽地和谐地组成了新民居的时尚风景线。

村民在大门口热情迎客

  我们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开进了水布垭镇苦竹溪村。村民们把最古老、最原生态、最能展现当地纯朴民风的待客仪式演绎给这些拍客。这仪式分为三部分。我虽然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,也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阵仗。

  首先是“接路”即迎客。乡村里最热闹的锣鼓家业全部上阵,村民们在村口敲锣打鼓列队迎接客人进村。在一户村民家门口,设置了一张大桌子,上面铺了印有黄色“囍”字的大红桌布,摆有两大坛密封的包谷老酒。穿着土家族服装的家庭主妇在门口迎接客人的到来,支客师大着嗓门用绕口令般的口气说着古色古香的欢迎辞。等到客人进了堂屋,围着一张大桌分宾主坐定后,主人盛情地给客人斟满酒杯,又是一串热情如火的欢迎辞,于是,同饮一杯;然后,主人敬客人,客人回敬,循环往复,一杯接一杯。宾主虽是初次相见,却如同老友重逢。满屋子就像打翻了酒坛子,充溢着包谷老酒的清香。

村民为客人表演“打花鼓子”

  宾主酒酣耳热之际,村民开始跳起了“打花鼓子”。这是仪式的第二部分。“打花鼓子”是巴东乡下村民最喜爱的一种古老的歌舞表演。只见上场表演的男女村民,且歌且舞,每唱完一段,就打起锣鼓,随着明快的节奏用力扭动,手舞足蹈,前仰后合,身子扭成“S”形,甚为狂放。一位村民告诉我说,跳花鼓子没得巧,只要屁股扭得好,我以为是。其歌词大都是男女打情骂俏的情歌。这是他们唱的一段:

  “情哥来得稀,没得么子吃,炒盘青广椒,烧几个大洋芋。”

  这些年经过传承、改造、提炼,歌词也添了一些紧扣时事的新内容。

  欣赏“打花鼔子”的异乡客人,犹如走进了洪荒的农耕时代。他们平时自然见识了太多的灯红酒绿、莺歌燕舞,对这类土得掉渣的草根艺术似乎兴趣更浓,纷纷举起相机,现场一片“咔嚓咔嚓”声。喜庆仪式最后的程序是“送客”。掌灯时分,主人把客人再次请进堂屋,一番感激和道别的话语后,主人深情说道:“大家都是难得请来的稀客,我们土家人没有什么贵重礼物相送,就把我们自产自用的大米给每位送一小袋,天热之时,大家用这米煮稀饭,可是蛮香的噢!”说罢,给每位客人送上一个类似香袋的很精致的小袋子,里面装有1公斤村民自己用古老的石碓舂出来的本地大米。原来,送客也不是白送,安排得这样别出心裁。

  这些走南闯北的拍客,手里拿着饱浸着土家村民汗水、满含土家村民厚谊的米袋子,收获的是一份意外的惊喜。

  在水布垭一方,不仅有闻名于世的电站高坝,有多姿多彩的清江画廊,有神秘莫测的三里古城,更有古朴本真的民俗民风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8571239123 传真: 邮箱:9824397
地址: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电商产业园创业路1-1 邮编:00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巴东在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""
='{"id":"10"}'>